《The Postman》 信息的传递是终结暴政的途径
《The Postman》
摄制于1997年,讲述的2013年的事。世界大战后,幸存的人各自组成小镇,散布在美洲大陆。
唯有一支手握木仓的武装组织,在这片战争之后幸存的大陆上行使暴政。
主人公,和骡子一起,四处流浪,在各个小镇靠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混口饭吃。
当然,武装组织的老爷,混饭吃就高大上得多,来了就拿,还要感恩。
主人公“光荣”入伍,但是,他是一个演员...一个很有自我修养的演员...演员,在1997年的时候,还没有被赋予更多的含义。
老爷一表演,下面自然要“拍马屁”,拍得啪啪响。
以主人公的演员素质,在组织里肯定也能混得风生水起,但是老爷夺去了他最心爱的东西,所以眼神里流露出了和组织决裂的光芒。所以不要轻易夺人心头好,不论吴三桂的圆圆,还是主人公的骡子,组织们切记。
主人公找个机会“叛逃”了组织,偶然在路边发现了一辆十五年前的邮政车,于是利用演员的素质,假扮邮差想混口热饭吃。
舞会后闲逛,无意发现小镇以前的邮局。 主人公被骚年盯上,骚年一腔热血,一心想为人民服务,为了掩盖自己,主人公只好发展骚年做“下线”。 镇长不愧见多识广,根本不相信主人公,而且很理智的告诉主人公,铁屋子里面的人都不需要梦想,唯独只能忍受组织的统治和盘剥,才能安全。 主人公的艳遇跳过不谈,反正就是插花,和剧情主线联系不大。临走的时候,主人公要用表演天赋安慰镇民坚持住。 其实,对于亲人信息的渴求,让镇长还是决定“相信”主人公一回,人总要有梦想,万一实现了呢? 看老爷就不会相信主人公的表演。 有木仓有火包,能丘八摆平的事,老爷才不会谈判妥协。 美救英雄,跳过,在山里躲了一阵,主人公出山发现,当初在骚年身上下的种子,居然生根发芽。 要起事,靠的全是演技,只是看演技用在为善还是作恶的方面。 大忽悠骑虎难下,只好真正投身到“快递业务”中。 信息,是孤独的人们当时最渴望的东西,抓住了人们的需求,快递业务自然风生水起。 有了信息的往来,人们不再感到世间的孤独。 各个小镇的人们一旦能够自由通信,那么就会为其它亲人挺身出来,这是组织最不愿意看到的,他们宁愿看到老头倒地无人扶的冷漠,也不愿意看到人们能相互的交流真心。 组织也派出五毛混入快递队伍,混淆视听,收集情报。 但是组织总得来说还是“图样”,既然人们有需求,那么就应该建立自己的“快递业务”,这样即满足了人们的需求,又可以监管掌控起来,还可以找个小镇开“世界快递大会”,搞得煞有其事,那么主人公自然砸饭碗。什么?人们自由交流怎么办?设立“检查员”和“敏感字”不就完了,带“敏感字”的信一律发不出去。 结果只是单纯的靠丘八镇压,终于激起快递员的反抗。 所以文宣远比丘八重要,最终一味靠丘八维稳,更让人看清这个狗屎世界。 在老爷和组织的强力镇压下,主人公终于决定向西走,去寻求“外援”。 “快递公司”把信息网络的完善,给了分散的人们集合力量的机会,这是任何组织的大忌。 任何组织,都有算总账的时候,老爷们切记。 五毛临阵“叛逃”,其实当人们的力量强大起来的时候,任何五毛都是靠不住的,老爷们切记。 一场血战眼看难免,这个时候,还是精通演技的主人公说出了和老爷的共同点。 只有组织内部出来的人,才知道组织的结构弱点,才能给组织致命一击,而避免更多的流血。例如当年的光头袁。 一场鸡毛乱飞的打斗,组织的暴政终于结束了。世间又重现光明。 |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